夏粮熟了|江苏人吃面多还是吃米多?
夏粮熟了|江苏人吃面多还是吃米多?
夏粮熟了|江苏人吃面多还是吃米多?眼下的江苏,麦浪在收割机轰鸣中倒伏成金色瀑布——夏粮熟了!这些麦子即将被打磨成粉(chéngfěn),再变成面条、包子、烧饼……传统认知中,江苏人偏南方饮食结构,那么江苏人究竟是吃(chī)面多(miànduō)还是吃米多?跟(gēn)记者一起来“刨根问底”。
江苏哪碗面戳中你(nǐ)的乡愁
你知道江苏人最(zuì)爱吃(chī)什么主食(zhǔshí)吗?根据江苏统计年鉴中的年度统计调查结果,2023年, 江苏全体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粮食133.3公斤(gōngjīn),其中(qízhōng)稻谷55.8公斤,小麦50.6公斤。而在2019年,江苏全体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粮食120.3公斤,其中稻谷63.6公斤,小麦还只有36.1公斤。
从统计数据(tǒngjìshùjù)看,江苏人吃面的比例正大幅度提高!这也难怪网友们心目中,镇江锅盖面已经准备代表(dàibiǎo)镇江队迎战徐州烙馍了。
在(zài)人(rén)们的印象(yìnxiàng)中,江浙地区都是南方,北方人爱吃面,南方人爱吃米。然而,新的数据告诉我们,江苏可以说是被低估的吃面大省,而且江苏人特别会吃面,不亚于(bùyàyú)爱吃面的北方人。江苏13个设区市,有的沿海,有的临湖,有的是江南水乡,有的是北方习俗,地理环境的不同,自然形成了饮食文化上的差异(chāyì)。在吃面这件事上,各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(tèdiǎn)。
江苏各地的(de)面花样繁多
面的(de)品种与味道也是花样繁多,一勺浇头、一锅浓汤,稍稍变换个搭配方式,结合当地的特色(tèsè)风物(fēngwù),江苏各地的面就翻出了独一无二的花样。南京皮肚面、老卤面,镇江锅盖面,扬州阳春面、饺面,苏州奥灶面、焖肉面,淮安长鱼面(zhǎngyúmiàn),盐城鱼汤面,徐州手擀面、板面、沛县冷面,南通跳面(tiàomiàn),宿迁九鲜疙瘩面,连云港海鲜面……各有特色,有的还号称“天下第一面”,恐怕就连一向爱吃面的北方人,都(dōu)不敢这么说(shuō)。鱼米之乡的“胃”,早已被“面”攻占半壁江山。
看似简单的阳春面(yángchūnmiàn)汤头浓郁
在江苏,吃一碗面可以是(shì)早餐,也可以是喝茶休憩时的加(jiā)餐(jiācān)。江苏人有多爱吃面?以“最江南”的苏州为例(wèilì),据苏州市烹饪协会统计,全市苏式面从业人员年均16万人左右,日均消耗面粉超过360吨。按1斤面粉加2两水换算,苏州每天要售出430多吨苏式面。
抢晴收获、颗粒归仓!让咱吃(chī)面吃得香
江苏十三(shísān)市的(de)“花样面食”背后,正是粮食供给侧的“精耕细作”。眼下(yǎnxià)的江苏,广袤田野金浪翻涌,夏收大幕全面拉开。目前,江苏省夏粮收购即将进入高峰,进度快、价格(jiàgé)稳,截至6月8日,全省累计收购小麦36.36亿斤,同比增加8.85亿斤。
田间,13万台联合收割机轰鸣(hōngmíng)驰骋,依托科技手段精准抢收;场外,政策保障同步发力,首批(shǒupī)200亿元夏收专项(zhuānxiàng)信贷资金到位,确保农民“粮出手、钱到手”。
江苏省(jiāngsūshěng)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江苏在仓容、资金、设备等资源(zīyuán)要素配置上持续发力,为收购(shōugòu)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。协调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农机调度(diàodù),加强抢晴收获,截至6月8日,全省小麦(xiǎomài)收获较去年同期快16个百分点。协调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备足首批夏粮收购资金200亿元。指导企业加快腾仓并容,抓晴天、抢雨隙,增加人手、多开窗口(kāichuāngkǒu),充分满足收购需要。
各地已(yǐ)积极做好政策性收购仓容(cāngróng)、人员、质检、设施设备等各项准备工作,确保新粮“收得进、存得下”。在(zài)无锡,13个地方的临储收购点(shōugòudiǎn)已齐备,预备临储仓容18.9万吨;南京已准备收购仓容20.4万吨;在泰州,当地组织国有粮食企业、社会粮食加工(liángshíjiāgōng)企业,腾并仓容,准备收购仓容9.97万吨……中储粮江苏分公司目前已准备自有及(jí)租赁仓容约200万吨,设立收储(shōuchǔ)库点50余个,覆盖小麦主产区。
江苏(jiāngsū)还将发挥政策性收购托底作用,充分做好符合条件的(de)地区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,一旦符合条件,第一时间启动,牢牢守住农民“种粮卖得出”底线。此外,江苏还将优化收购流程和现场(xiànchǎng)管理,主动提供储粮(chǔliáng)技术指导和清理晾晒服务,促进减损增收,多管齐下做好收购服务,让农民“放心卖粮(màiliáng)、舒心卖粮”。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徐昇(shēng)
眼下的江苏,麦浪在收割机轰鸣中倒伏成金色瀑布——夏粮熟了!这些麦子即将被打磨成粉(chéngfěn),再变成面条、包子、烧饼……传统认知中,江苏人偏南方饮食结构,那么江苏人究竟是吃(chī)面多(miànduō)还是吃米多?跟(gēn)记者一起来“刨根问底”。
江苏哪碗面戳中你(nǐ)的乡愁
你知道江苏人最(zuì)爱吃(chī)什么主食(zhǔshí)吗?根据江苏统计年鉴中的年度统计调查结果,2023年, 江苏全体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粮食133.3公斤(gōngjīn),其中(qízhōng)稻谷55.8公斤,小麦50.6公斤。而在2019年,江苏全体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粮食120.3公斤,其中稻谷63.6公斤,小麦还只有36.1公斤。
从统计数据(tǒngjìshùjù)看,江苏人吃面的比例正大幅度提高!这也难怪网友们心目中,镇江锅盖面已经准备代表(dàibiǎo)镇江队迎战徐州烙馍了。
在(zài)人(rén)们的印象(yìnxiàng)中,江浙地区都是南方,北方人爱吃面,南方人爱吃米。然而,新的数据告诉我们,江苏可以说是被低估的吃面大省,而且江苏人特别会吃面,不亚于(bùyàyú)爱吃面的北方人。江苏13个设区市,有的沿海,有的临湖,有的是江南水乡,有的是北方习俗,地理环境的不同,自然形成了饮食文化上的差异(chāyì)。在吃面这件事上,各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(tèdiǎn)。
江苏各地的(de)面花样繁多
面的(de)品种与味道也是花样繁多,一勺浇头、一锅浓汤,稍稍变换个搭配方式,结合当地的特色(tèsè)风物(fēngwù),江苏各地的面就翻出了独一无二的花样。南京皮肚面、老卤面,镇江锅盖面,扬州阳春面、饺面,苏州奥灶面、焖肉面,淮安长鱼面(zhǎngyúmiàn),盐城鱼汤面,徐州手擀面、板面、沛县冷面,南通跳面(tiàomiàn),宿迁九鲜疙瘩面,连云港海鲜面……各有特色,有的还号称“天下第一面”,恐怕就连一向爱吃面的北方人,都(dōu)不敢这么说(shuō)。鱼米之乡的“胃”,早已被“面”攻占半壁江山。
看似简单的阳春面(yángchūnmiàn)汤头浓郁
在江苏,吃一碗面可以是(shì)早餐,也可以是喝茶休憩时的加(jiā)餐(jiācān)。江苏人有多爱吃面?以“最江南”的苏州为例(wèilì),据苏州市烹饪协会统计,全市苏式面从业人员年均16万人左右,日均消耗面粉超过360吨。按1斤面粉加2两水换算,苏州每天要售出430多吨苏式面。
抢晴收获、颗粒归仓!让咱吃(chī)面吃得香
江苏十三(shísān)市的(de)“花样面食”背后,正是粮食供给侧的“精耕细作”。眼下(yǎnxià)的江苏,广袤田野金浪翻涌,夏收大幕全面拉开。目前,江苏省夏粮收购即将进入高峰,进度快、价格(jiàgé)稳,截至6月8日,全省累计收购小麦36.36亿斤,同比增加8.85亿斤。
田间,13万台联合收割机轰鸣(hōngmíng)驰骋,依托科技手段精准抢收;场外,政策保障同步发力,首批(shǒupī)200亿元夏收专项(zhuānxiàng)信贷资金到位,确保农民“粮出手、钱到手”。
江苏省(jiāngsūshěng)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今年江苏在仓容、资金、设备等资源(zīyuán)要素配置上持续发力,为收购(shōugòu)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。协调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农机调度(diàodù),加强抢晴收获,截至6月8日,全省小麦(xiǎomài)收获较去年同期快16个百分点。协调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备足首批夏粮收购资金200亿元。指导企业加快腾仓并容,抓晴天、抢雨隙,增加人手、多开窗口(kāichuāngkǒu),充分满足收购需要。
各地已(yǐ)积极做好政策性收购仓容(cāngróng)、人员、质检、设施设备等各项准备工作,确保新粮“收得进、存得下”。在(zài)无锡,13个地方的临储收购点(shōugòudiǎn)已齐备,预备临储仓容18.9万吨;南京已准备收购仓容20.4万吨;在泰州,当地组织国有粮食企业、社会粮食加工(liángshíjiāgōng)企业,腾并仓容,准备收购仓容9.97万吨……中储粮江苏分公司目前已准备自有及(jí)租赁仓容约200万吨,设立收储(shōuchǔ)库点50余个,覆盖小麦主产区。
江苏(jiāngsū)还将发挥政策性收购托底作用,充分做好符合条件的(de)地区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,一旦符合条件,第一时间启动,牢牢守住农民“种粮卖得出”底线。此外,江苏还将优化收购流程和现场(xiànchǎng)管理,主动提供储粮(chǔliáng)技术指导和清理晾晒服务,促进减损增收,多管齐下做好收购服务,让农民“放心卖粮(màiliáng)、舒心卖粮”。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徐昇(shēng)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